English

望之俨然

1999-04-25 来源:光明日报 米祯祥 我有话说

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从拜齐白石大师习画开始,在至今已长达66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中,大至可分为两个阶段。

前一阶段,历时25年,娄先生随侍在齐白石先生左右。这一阶段是“亦步亦趋”地跟着老师学。齐白石先生曾题娄画评价说:“绍怀弟从余游不数月,笔情老辣;不一年,胸有成竹,即能事矣。”娄先生以特有的天赋与少年老成引起了齐白石先生的注意与赞叹。大约在此后一年的丁丑岁(1937年)齐白石先生为娄先生改了名:将“绍怀”易名“少怀”,号“师白”。从此开始,娄师白的名字一直使用到今天。齐白石老人说:“娄生少怀不独作画似予,其人之天性酷似。好读书,不与众争名,亦不为伍。”又说:“少怀弟(作画)能乱吾真而不能作伪,吾门客之君子也。”湖南人有个讲究,传道授业,攀亲结友,都是要讲门风的。门风正派,方能为伍,引为同调。

第二阶段,从齐白石先生在1957年逝世后至今,娄先生谨遵老师齐白石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的教诲,一方面致力于奋力开拓,变法求新,一方面不遗余力,在世界各地弘扬“齐派”艺术,坚持从事“荜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的工作。

娄先生对齐白石先生的国画艺术有过整体的把握。他曾以虔敬的心态评论齐白石说:“老师出自平民,他的伟大成就是使向为文人画的国画平民化。他的作品不论题材、色彩还是笔墨、构图,都将文人画与民间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,使之平民化、生活化,使国画突破了过去那种曲高和寡、只表现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局面。”他说白石艺术的风格大体是:笔墨粗犷而不失规矩,造型夸张而不失神态,题材通俗而不失雅逸,用色单纯而不失艳丽,构图简练而不失雄浑,气势磅礴而无霸气。

娄先生按照齐白石生前努力的方向,坚持开拓了国画艺术平民化的发展道路。50年代经过农村生活的体验,他亲历亲为种植了蓖麻,并且从美学上对蓖麻有了切实的认知,于是蓖麻成了他创作的第一个新的对象。60年代初、中期,他经过我国南北生活的观察,扩大了生活、思考的圈子,先后创作了有广东特色的《菠萝蜜》、有云南印记的《百合八哥》和新生活气息浓厚的《鸭场》等代表作品,博得了广泛的好评。70年代中期粉碎了“四人帮”,他创作了从艺50年后第一件长达30米的巨幅花鸟作品,并将之署名为《春暖人间》。进入80年代后,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逐步推行、深化,艺术家生活、观察、思考、表现的藩篱不再存在,于是温哥华的枫叶与蜘蛛、卑诗省的原始森林等超出国界与民族原有包容范围的内容,开始在娄先生的笔下一一出现,开始向人们展示一个宽广、深厚、丰富的艺术世界。

娄先生作为辅仁大学美术系毕业的科班出身的画家,拜白石老人为师后,又受到严格的实践训练与检验,深谙画中三昧。因此,他于传统的笔墨技法有深切的理解与老到的把握。他说:笔墨“掌握运用得好坏,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。在创作过程中,笔与墨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。一方面掌握了笔的技巧,墨的浓淡、干湿焦即可得到良好的表现;另一方面,透过墨色的变化,也可以看出骨法用笔表现形象结构的关系。因此,首先要了解笔墨与纸的性能,主要是利用宣纸的洇晕的特点,掌握好笔内的水分。……每一笔都要表现出体、面、质感和动态”。他要求一笔之内的色阶要“从深灰到浅灰,再到浅淡灰,到极浅灰至只有水而无色为止”,呈现出五个不同的色阶变化,至少也要调出深灰、浅灰、淡浅灰三色。并且,做到笔一沾纸就知道纸的性能如何,用笔的劲头和笔的水分如何,进而立即作出反应,使出相应的手劲。

娄先生的开拓性是全方位的,除了国画题材、手法上的继承创新之外,娄先生对齐白石篆刻艺术在继承的基础上,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。在技法上,要力戒怪癖、诡异,力求奇正互用,运刀直率,疏密相间。风格上方劲古拙,刚柔并举,不失秀丽和灵动。他还将治印的心得体会编写成了《怎样治印》一书,并将自刻的一百印手拓成册,使人得以有幸窥全貌。

近10年来,他在美国、加拿大、新加坡等地巡回讲学、交流,在传播“白石艺术”的同时,也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实践。由他的学生在北京以“师白”为宗旨而成立“师白艺术研究会”,也是在弘扬“白石艺术”的同时,把“白石艺术”与自己的“创造”结合起来。这也是一代大师齐白石生前所期冀的。

齐白石先生生前借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“螟蛉有子,蜾赢负之”句的意思感叹说:“少怀之心手似我,我乃螟蛉乎!”他已把娄先生视为由他孵化而成的艺术“传人”。对此,今天娄先生让人望之俨然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提供了有力的诠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